正文 第72章英雄子孙也英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成吉思汗归天了,对于正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的蒙古帝国来说,这一年是个仿佛突然回到了黑暗的年份。他们的骄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着他一统欧亚大陆的凌云壮志溘然离世。

成吉思汗已经走完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但这里我们也简单说一下他接班人的故事。

在孛儿帖所生的四个儿子中,拖雷是幼子。他也是成吉思汗最为宠爱的儿子。但是,成吉思汗最后却把这个重要的汗位传给了他的三子窝阔台。窝阔台承继了父业,成为大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他于公元1229-1241年在位,当老大十三年。

窝阔台生长在战乱不断的时代,从小就得到了骑马射箭的锻炼和熏陶,随父成吉思汗参加了多次战役,这其中不乏西征和攻金这样的关键之战,经过历次战役的历练,他逐渐成为一位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更为突出的是他治国的才能也超过了其他的兄弟,这一点成吉思汗是看在眼中的,他深知窝阔台的才能比他最为疼爱的拖雷更为全面。

成吉思汗根据四个儿子的才能和特长,分别给他们安排不同的掌管方向,特地安排窝阔台主持朝政,很有针对性地让他慢慢过渡。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家,并没有采用汉族封建国家立太子和长子继承的制度。按着蒙古传统惯例,父亲死后,由幼子继承财产,管理家务。大汗必须经过大会选举,才算合法。《元朝秘史》记载,成吉思汗西征前夕,皇后示意让他在四个嫡子中指定一个继承人。此事传出后,术赤与察合台发生了争执,于是二人共推敦厚的窝阔台,通过商议便通过此提议。

成吉思汗让拖雷担任监国,他对小儿子拖雷是相当的喜爱,将拖雷称为自己的“那可尔”(伴当)。

成吉思汗曾经想将帝位传给拖雷,但是有了前面的家族内部纷争,他最后决定将帝位传给嫡三子窝阔台。其实更为主要的原因可能成吉思汗还是觉得窝阔台在掌控大局等方面更适合作为一国之君。从这点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在大事的决断上还是非常理性的,并没有因个人的偏好而耽误整个蒙古帝国的前程。

同时,大约是为了补偿,更因为蒙古习俗的使然,成吉思汗随后将绝大多数的财产分给了拖雷。这里有一个最直接的对比是这样的:拖雷所得军户为十万一千户,汗位继承人窝阔台仅得四千户。

虽然,在临死前,成吉思汗召见诸子,告诫他们由窝阔台继承汗位,要他们精诚团结,服从窝阔台的指挥。他坚定地说:“我指定窝阔台为我的继承人,把帝国的钥匙放在他英勇才智的手中。”

但是,蒙古帝国时期有一个这样的规矩,即使老皇帝有遗嘱,也必须通过忽邻勒台大会的最后批准,新帝才能继位。这是一个必须得走的形式。然而,当时由于蒙古的忽邻勒台(部落议事会制度)仍起作用,成吉思汗的遗言不能马上实现,其汗位就这样空缺了两年。这两年中,由拖雷监摄国政。

公元1229年秋,为了推选新大汗,蒙古的宗王和重要大臣们举行大会。宫廷内就有人恪守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大会争议了四十多天。此时几兄弟中术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力孤单,只得拥立其兄窝阔台即位。

从此,窝阔台开始采用“合汗”称号,因此元朝文献中有时称之为“合汗皇帝”而略其名。窝阔台登上帝位之后,拖雷遵守诺言,尽心尽力地辅佐他。不过我们可以想象,窝阔台心里面不可能不对这位实力超群的弟弟满心忌惮。

公元1230年,拖雷和窝阔台分兵攻金。他们遵照其父成吉思汗的遗嘱,用武力假道宋境。公元1231年冬天,拖雷在均州三峰山(今河?禹县境内)打败金军的主力部队,乘胜攻占了河?诸郡等地。

拖雷是一位军事家,他掌有百分之八十的蒙古军队,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攻金战役中,他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而历史上历来的宫廷斗争中,军权是帝王最关注的。拖雷的实力和军事才能引起其兄窝阔台的忌恨。

公元1232年夏,由于天气酷热,拖雷只得率军回师,后在途中得病而死。

但是,还有另一说法,他是被窝阔台害死的。当时拖雷从金国班师北还途中,窝阔台装神弄鬼,忽然得了病,说不出话,拖雷侍奉他。也许是窝阔台和珊蜜巫师早就串通好了,这巫师卜占之后,竟然说:“因为杀害金国百姓太多,所以山川神灵作祟侵害大汗,必须由亲族中一个人代死,否则病不能好。”

而拖雷却没想到老哥的邪恶,他豪爽地说:“我答应过父皇,一心辅助皇兄,我愿意代皇兄而死,请皇兄照料我的孤儿和妻子。巫师你念咒吧。”

那个可恶的巫师念着咒文,将窝阔台的疾病涤除在水杯中。拖雷对兄长爱戴,便拿起杯子祈祷,喝下了杯中除病的水。于是窝阔台的病果然就好了。拖雷告辞启行,不久便去世了。传说,拖雷饮的水中很有可能是被巫师甚至是窝阔台投放了毒药。当然,这也只是一种传说。

拖雷终年四十岁,葬处不详。真乃可叹也!

蒙古人对拖雷都十分钦佩。窝阔台也貌似很感激,曾说他将来死后,要将大位传给拖雷的长子蒙哥。

1234年,蒙宋联军围攻金国的最后一个首都(因多次迁都,故有此说)。深知蔡州城内乏食缺水,蒙宋联军在城外大开盛宴,歌舞鼓吹,军士们欢呼豪饮,大吃美食,“城中饥窘,叹息而已”,守城的金军闻见肉香,几乎要发神经病。偶而有出降者从城上缒城而下,告知宋军说城内绝粮三个月,能吃的都已经吃尽,鞍靴甲革包括军鼓鼓皮都煮熟吃掉,“听以老弱互食”,守城金军天天的粮食是“人畜骨和芹泥”。同时,为了补充“军粮”,金军又常常斩杀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蔡州城内,简直又是一个活地狱。见时机已到,宋军对蔡州城进行总攻,而蒙军也凿西城为五门,整军而入,准备与宋军同时杀入城去。

1235年正月,戊申夜,金哀宗召集百官,传位给东面元帅完颜承麟(完颜白撒之弟)。承麟固辞,金哀宗说:“朕体素肥,不便于鞍马驰突。爱卿平日敏捷有将略,万一得免,能保我大金国祚不绝,就了却朕的心愿了。”完颜承麟不得已,即皇帝位。

大礼刚毕,南城已树敌帜。倾顷之间,四面杀声震天,蒙宋军攻入蔡州内城。

金哀宗自缢于幽兰轩。金末帝完颜承麟闻金哀宗死讯,竟还能“率群臣入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城溃。”诸人忙投火烧焚金哀帝尸首。金末帝泪眼未干,也被乱兵杀死。

可叹!这位完颜承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了,总计只有一个多小时的为帝时间。

当时的蒙古人是一群天生不会退缩的猛士,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承了老爸的遗志,率领着曾经攻破了万里长城的无敌铁骑,继续向欧洲推进。在成吉思汗死后十年里,窝阔台率领蒙古远征军再次远征欧洲,在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令人谈之色变的蒙古风暴,让欧洲人领教了当年超级帝国的席卷“风范”。

公元1236年秋,奉窝阔台汗之命,一支由十五万精兵组成的蒙古大军向欧洲开战。军队名义上是由统治咸海草原和乌拉尔山区的拔都汗率领,拔都是术赤的继承人,是长子中的长子,由他做统帅。在他身边会集了成吉思汗各支代表:拔都的兄弟斡儿答、别儿哥和昔班;窝阔台之子贵由和合丹;窝阔台之孙海都;拖雷之子蒙哥;察合台之子拜答儿和孙子不里。按照察合台的提议,诸王、万户、千户、百户、那颜等的长子参加这次出征,人马众多,威势盛大,故称长子军出征。

蒙古军进入欧洲后,首先攻取伏尔加河下游的布里阿耳城。1237年冬,进兵俄?斯,里亚占公国成为蒙古袭击的第一个目标。里亚占大公尤里·伊果烈维奇无力抵抗,向弗拉基?尔公国和切尔尼?夫公国求援。可是,俄?斯诸公国均不出兵。里?占公国无援,经过三天交战,其都城里亚占被蒙古军占领。

1238年初,蒙古军打到莫?科,据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记载,它的居民多如蚂蚁和蝗虫,而它的四周,树木和茂林密布,以致连一头蛇都不能穿过。蒙古军到达后,从四面八方修筑了足够三四辆大车并排而行的道路,然后架起投石机,仅用五天时间就攻陷了莫?科城,杀死了该城的王公弗拉基米尔。

占领莫?科后,又向东北方向进军,占领了俄?斯(弗拉基?尔大公国)首都弗拉基?尔等十四座城市。至此,全部俄?斯领土被蒙古军所占领。俄?斯历来是被公认为强大的帝国,但其在骑兵帝国面前显得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在这次远征的过程中,蒙古王公之间并不是十分合谐,尤其在领导者之间产生了分歧。窝阔台之子贵由和察合台之孙不里两人不满拔都的最高地位,对他犯有不服从的罪,更重要的原因,是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的王子们心中对术赤系的王子都瞧不起,总记得术赤并不是成吉思汗的亲儿子。

不里甚至与拔都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这使窝阔台不得不把他们召回,同时又把贵由送去给拔都处分,把不里交给察合台处分。拔都自然不敢当真处分大汗的儿子贵由,但这场怨仇互相结得很深。拖雷之子蒙哥在此时也离开了军队,但仍与拔都保持着友好关系。拔都与贵由和不里的不和,以及与蒙哥的友谊对以后的蒙古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一个俄?斯对于窝阔台的胃口似乎是不能满足的,他的目标是整个欧洲。说到欧洲,窝阔台当时也未必就知道欧洲的真正内涵,对于它的面积、人口、文化等方面估计一片模糊。又由于蒙古人本是游牧民族,跋涉对他们来说是常事,因此不以行军为苦。

所以,这个西征,多少也征得有点糊里糊涂,他们可能也不知道西方到底在哪儿,欧洲到哪里算是边界。按当时蒙古人自己的思维意识,他们认为自己是优秀民族,理应统治欧洲,统治世界。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他们继续向西开进着。

公元1241年初蒙古军进入欧洲腹地。首先领教铁蹄之苦的是波兰。拜答儿率领察合台手下的三万军卒,向波?进攻,其目的是摧毁匈?利的外援。这时的波?,其国王波利斯拉夫五世住在都城克拉克夫,只能管辖直属之地,其余四个小公国各自为政,不能实行统一指挥。

兵临波?兰城下,西里西亚大公亨利集结波?军以及日?曼、法?、捷?的条顿骑士共三万人,准备迎击蒙古军。条顿骑士团乃十字军时代产物。他们身穿铁甲,手握长矛,刀箭不入,勇不可当。蒙军久攻不下,拔都与左右将耳语一番,似是经不起城头攻势,撤兵退逃。联军见机不可失,忙出城追击,来到一处山林,烟雾四起,这当然是蒙军的火攻之计,沉重的铁甲反成累赘,铁甲战士一筹莫展,惨遭歼灭,亨利本人也阵亡。蒙古军获胜后,拔都便命拜答儿立即离开拉齐布日,向莫拉维亚挺进。拜答儿遂率军向匈牙利前进,与拔都主力部队会合。

欧洲这次不知深浅的应战,使欧洲骑士对蒙古骑兵大感恐惧。一些平民百姓连蒙古是何方神圣也不知道,见蒙将横刀跃马,威武非凡,还以为是天兵神将,故对蒙古西征,欧洲出现了所谓“上帝之鞭”一说。他们认为是由于自家作恶,罪孽深重,才导致上苍派神兵来惩罚他们。有人则更认为蒙军是魔鬼之师,所以,他们甚至拿着十字架出战。

公元1241年4月2日至5日,蒙古的三路军队(至少是部分)在佩斯对面集合。佩斯城的匈牙利王贝拉四世匆忙集合他的军队。4月7日蒙古军开始攻城,此一役,双方惨烈异常,蒙军用沾上火药的火箭攻城,城头也不甘示弱,报以飞箭。蒙古军缓慢地撤退,一直退到绍约河与蒂萨河合流处。正是在合流处上游的莫希南部,速不台于4月11日在那里赢得了他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拔都在战争前夕,以成吉思汗的方式登上高地,呼唤蒙古人的最高神“孟和腾格里”(长生天),并祈祷了一天一夜,这显示出了蒙古人对这场战役的志在必得。

两军分别对阵于绍约河两岸。速不台于4月11日夜间率军在吉里勒斯和纳吉·者克斯之间渡河。次日早晨,他派出他的两侧翼军,从侧面包抄敌营,突然把匈?利军包围起来,四面袭击,然后从西面让出一条路,使匈?利军在逃跑中互相践踏,蒙古骑兵在后面快速追击。结果,许多大主教阵亡,只有少数军卒退回佩斯,贝拉四世逃往奥地利,继后又逃亡到亚德里亚海的一个岛上。蒙古军转而进攻佩斯城,当地居民顽强抵抗,因无人组织,经过三天苦战,佩斯城失陷。

1241年之后的整个夏天和秋天,蒙古人都留在匈?利的平原上休整,这片没有树的平原也许使他们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随后,北、中、南三路军队在多瑙河畔会师,拔都大军一路打到亚德里亚海的威?斯国边界,一路打到离维也纳只有三十里的地方,征服整个欧洲大陆的计划指日可待。

就在此时,窝阔台大汗去世的消息从远方的草原传来。这一天是公元1241年12月11日。窝阔台的突然离世给各位首领带来了一个关系他们命运的新问题。继承问题使蒙古人决定撤离匈?利。贵由和蒙哥已经率先回到了蒙古,其他军队首领于是也无心恋战,如退潮般的撤回了蒙古。

这无疑拯救了欧洲,使它摆脱了自阿提拉以来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欧洲诸国对吓得他们心惊胆破,几乎要横扫欧洲大陆的这些人的突然撤军大惑不解,这事件甚至成了当时欧洲史上的悬案。及至近代东西方交流才真相大白。

拔都班师回到俄?斯,在自己汗国都城中驻守。从东到西,几万里的大片土地都是他的势力范围。他统治的钦察汗国,欧洲人称为金帐汗国。俄?斯侯王在金帐前战栗听命,达四百年之久。当元朝在我国的统治结束后,金帐汗国仍然统治着俄?斯。直到16世纪中叶,俄国彼得大帝兴起,蒙古人在俄国的统治才衰退而消失。

蒙古大军征服俄?斯,侵入波?、匈?利和其他地方,在欧洲大地引起一片惊慌。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英国人不敢出海,中断了与欧洲大陆的贸易活动;德?上下也为之震恐……

蒙古入侵欧洲,从客观来分析,欧洲人似乎有点被蒙古人打蒙了的味道。欧洲骑士本身也并非没有抵抗。关键还是在于双方的战法不对路,所以蒙古可以用区区数万人马横行无忌。中世纪欧洲的战争,很类似于我国春秋时代之前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事先约定好时间、地点,双方列好阵势开始对冲。打仗点到为止,以分出胜负而不是杀伤为目的。

有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通过骑士之间的单挑来决定战斗的成败,也就是主将间的拼杀过招。像三国中的群英战吕布的场面都似乎很难看到,更讲究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士兵仅仅是“啦啦队”。俘虏对方的骑士,不但不杀害,反而仔细款待,以等待对方出钱赎回去。

在这种战斗思维下陶冶出来的欧洲人,碰到狼群战术的蒙古兵,只有挨打的份,也就可以理解了。尤其是对于骑士们来说,他们的伤亡是更加惨重的。因为蒙古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也是最好的弓骑兵,等骑士冲锋的时候,弓骑兵就远远的放箭,不射人,只射马。

这里要说明一下,欧洲骑士的盔甲非常的厚重,需要四个人服侍才能穿起来扶到马上去,只要倒在地上就无法站起来。就盔甲而言,是没有弱点的,连火枪都不怕。但是马不然,马是要跑腿的,所以盔甲无论是覆盖程度还是厚度远远逊于骑士本人。

所以,等到骑士们七扭八歪都摔倒在地上的时候,蒙古人就可以面带笑容的走上前,掀开地上已经被自己的盔甲压瘫痪的骑士的面罩,拿出小刀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问题了。这些描述似乎有些随意性和不严谨性,甚至带有些调侃性。但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欧洲骑兵所遭遇的尴尬境地。

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铁蹄踏遍欧洲,并不是靠刀枪,而是靠弓箭。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80公斤之间,短小灵活很便于骑兵运用。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300米,箭上锋利的金属箭头,能穿透普通的盔甲)。配合蒙古骑兵的机动力,使得蒙古人得以纵横欧亚,无人能阻。

蒙古人极其擅长被古罗马人称为“安息人射箭法”的战法,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蒙古人称这种战法为“曼古歹”)。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可以远距离攻击敌人,二可以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可以诈败消灭敌人。

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重盔重甲,虽然近战时十分强大,机动力却根本无法和蒙古骑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骑射手,不仅追不上,连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骑兵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完全依赖强攻,他们一般先用弓箭把敌人杀伤大半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

蒙?军西征为什么大多战无不胜呢?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二十万人左右,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这有哪些原因呢?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我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有人曾说“蒙古马是最接近骆驼的马”。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筒子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短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另外,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蒙古军队和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家常便饭。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农耕民族所没有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对杀人带来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时候。蒙古统帅放手让士兵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性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但屠城毁田是为王者的下作,为世人所不齿。

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士兵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蒙古各部落的领导即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指挥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池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到成吉思汗的子孙,蒙古灭宋总共花了三十八年,其主要原因是南宋地势大多不适合骑兵作战,而且在回回炮发明之前,蒙古人对南宋的坚城深濠几乎毫无办法。但后来蒙古人在北方招募大量汉族步兵为他们作战,又造出了像回回炮这样的巨型攻城武器,就把上面这两个困难都克服了。而蒙古军队在日本、越南等地的失败都和天时地利有关系,越南的地势别说骑兵,连步兵都很难行动,再加上瘴气、瘟疫,北方战士水土不服。当时蒙古军队与其说是被当地人打败的,还不如说是被当地的水土打败的。至于打日本则更糟,两次都碰上了海上巨风,船队被吹得七零八落。而且船上极难载马,哎!老天不开眼啊,便宜小日本了。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恰好是因为这两个战场是蒙古军队最无法发挥优势的地方。他们必须下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抵岸后,在丛林山地面前,他们无法大规模地穿插机动,甚至还不能骑马作战。更糟糕的是潮湿闷热的空气让他们适应大陆气候的鼻子无法呼吸,他们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夺去生命,就象欧洲军队不能适应他们一样。

超级帝国给整个欧洲所带来的深刻初次记忆让欧洲人久久不能忘怀,致使到了今天还是余音未散。更有意思的是,现在越来越多欧洲及美洲的一些专家学者来专门对蒙古族文化以及元文化进行研究,不管这些专家处于什么样的追求和目的,至少可以说明元帝国对世界各个方面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鉴宝神医 泛次元聊天群 寒门狂婿 史上最强大师兄 绝顶保镖 诸天祖师模拟器 至尊仙道 御天武帝 武道战神 仙王归来
相邻推荐
动漫中的等价交换者MC极限生存我能分解万物诸界末日在线我的守护灵男友乡下奇农综漫:从不死者之王开始综漫:我家妹妹超甜哒短篇小说亏出个二次元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