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忠臣义士万古流芳 烈媛贞姑千秋表节(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且说刘璟见月君升天,感叹一番,退兵在河间地方,还指望着建文回銮,进讨灭燕。不意奉到相府密札,召请还朝。刘元帅遂将兵符交与谭监军,止带小皂旗,星夜驰至阙下。原来朝中先得了程知星赍到行在玉函,是令大臣转奏帝师,说圣意决不回銮。即刻又得了帝师封谕二绝句。举朝大惊。所以召刘元帅来商议。文武诸臣佥同在行殿启发玉函视之,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云:杖锡南游岁月深,山云水月任闲吟。

尘心消尽无些子,不爱临轩万虑侵。

程知星举手道:“家君夜观乾象,见太阴星移位,女虚分野,王气潜消。又卜得‘涣’卦,亦是解散之义。当日帝在神乐观时,曾卜得‘坤’卦,正是太阴承天之候,也就断定龙战于野,阴阳皆不能相胜,终归涣散的,若逆数而行,必致大凶。

因此圣意遂决,率笔写了这诗。临时时,家君命星夜赶路,恐不及再见帝师了,果然应验若此。”吴太师道:“燕藩未反时,尊公豫言必反,而今焉得有错!”忽报荆门开府姚襄飞奏密本,吴太师亦即同诸臣启视云;吕军师同着大将刘超驾一小舟,不知去向。次日,道臣沈珂亦挂冠而遁。众文武齐声道:“此无疑是军师也豫知帝师升天,英雄之见,大略相同。”吴学诚拊心道:“噫,天数若是乎?我即于今日往诣行在,君臣生死一处。”刘璟扬言道:“在外开府将军处均宜行文知照,听其自处。

我辈各行己志可也。”于是曾公望收了玉圭,王琎卷了圣容。诸臣皆暂归邸第,整理毕,复聚在阙下,大恸一番,出朝而散。独有小皂旗睁目大呼者三,即拔剑自刎。时董、宾二老将军皆先去世,董翥、宾铁儿正要同扶父柩还葬,遂将小皂旗棺殓,载之而去。

今将诸臣踪迹悉志于左:晋爵太师、前翰林院编修、充平燕军师程济,晋爵太傅、前监察御史叶应贤,原名希贤,晋爵太保、前吴王府教授杨应能。

叶、杨二公,从帝微行十年,同时病卒,葬在滇中之浪穹山,帝手笔题曰“两忠之墓”。嗣后随驾,止济一人。

太师吴学诚,原官侍讲。

太傅赵天泰,原官编修。

太保梁田玉,原官秋曹。

少傅郭节,少保宋和,大冢宰程亨,原官检讨。

大司徒刘仲,大司寇何洲。

以上旧巨八人,或入蜀,或之楚,或游吴、越,或适滇、黔,各去寻访行在。

少师李希颜。原官赞善。

先因老病致仕,仍遁居于夹谷。

少师王琎。原官宁波郡守。

祝发为僧,去游五岳。曰:“帝尚披缁,何况臣子。”少监王钺从之去。太监周恕先数日已卒。

太保金焦,原官刑部侍郎。

大司寇冯DM,原官刑部司务。

大司徒梁良玉,原官中书。

大司空黄直,都宪御史王资,晋衔大司空灵台正王之臣。原官钦天监正。

以上旧臣六人先后去世。均有谥号。

方外宗伯兼迎銮钱芹。曾从苏州府太守姚善起兵勤王,为行军祭酒。

访求行在,卒,葬于荆门山中,有谥。

大宗伯周辕,系殉节衡府纪善、谥文节公讳是修之子。

大司马胡传福,系殉国大理少卿、谥忠端公讳闰之子。

薇省左学士黄贵池,系列难博、谥忠慎公讳彦清之犹子。

都宪御史张彤,系勤王殉难乐平县尹、谥忠成公讳彦方之子。

少司农陈鹤山,系殉国户部尚书、谥忠贞公讳迪之子。

大司空曾公望,系殉国监察御史、谥忠靖公讳凤韶之长子。

少司寇茅添生,系殉国副都御史、谥忠敏公讳大方之长孙。

黄门尚书周文献,系勤王殉难松江郡丞、谥忠僖公讳继瑜之子。

黄门侍郎侯玘。系殉国刑部尚书、谥忠简公讳泰之孙。

以上九人,各怀印绶归里,以诗礼传家,训试子孙,永不出仕,忠孝闻于奕世。

薇省大学士方纶,系殉国文渊阁博士、谥忠肃公讳孝孺之子。

少宗伯卢敏政,系殉难太常少卿、谥忠安公讳原质之弟。(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诸天祖师模拟器 至尊仙道 鉴宝神医 史上最强大师兄 御天武帝 绝顶保镖 寒门狂婿 泛次元聊天群 武道战神 仙王归来
相邻推荐
重生之铁血军阀左传列子韩非子人性禁岛(全)鬼谷子随园诗话西厢记资治通鉴逍遥小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