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0章 老实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比起丹-布朗的原著小说,电影尺度其实要小得多,如果放在中世纪,包括丹-布朗在内,剧组所有人员有一个算一个,妥妥要上火刑架。

《达芬奇密码》的首映式浩大,吸引到了数以百计的媒体记者,因为全世界有无数双好奇的眼睛等着看这部拥有四千万读者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

曾经,罗南看这部影片时,只觉得莫名其妙。

在极度缺乏宗教背景的东方,观众有看到一半起身离开的反应是很让人理解的。

这部影片,真正的卖点其实就是宗教内容和原著的火爆,甚至连汤姆-汉克斯都无法成为卖点。

反而变成影迷们吐槽的对象。

背负巨大舆论压力的汤姆-汉克斯为在外形上向角色靠拢,一面积极减肥,一面将常年的板刷头变成了“飘逸”的长发。

但看过《达芬奇密码》试映的观众依然对大汤姆的仿学者发型吹毛求疵,将其称之为“前额光秃,后脑勺一个鸭尾巴”!

至于内容,这种小说实在不是非常适合电影改编的对象。

用文字表达时所展现出来的解密,影像化之后的吸引力大减,这不止是影片拍摄的问题,还有观众习惯了商业电影必然会带来的眼球刺激。

哪怕是另一大争议宗教电影《耶稣受难记》,也是利用争议吸引观众进入影院,以鞭笞耶稣的酷刑留住观众。

《达芬奇密码》这部电影,不能说朗-霍华德能力不够,毕竟这是好莱坞艺术与商业平衡做的较好的导演之一,既有《阿波罗十三号》和《格林奇如何偷走圣诞节》这种大卖商业片,又凭借《美丽心灵》拿到过奥斯卡最佳导演。

朗-霍华德花了很多力气在如何用画面表现书中某些略嫌枯燥的历史和理论段落,导致电影用来解释的时间被拉长,而在紧张的情节推动上又失掉了精力;视觉处理上,他不乏神来之笔,比如跨越历史的镜头叠和,和对历史传说部分的画面进行油画质感的处理。

至于对于宗教的否定,电影如此巨大的投资,就决定了必然要大规模上映,需要在尺度上妥协。

这不是艺术的丧失,而是聪明的规避。

所以,原著对于宗教的种种,在电影里面化为了汤姆-汉克斯的一句台词:耶稣是人是神,为这个问题送死的人还不够多吗?

不可避免的,当小说的情节以画面展现在大银幕上时,失去了那种精神上的惊悚。

罗南还记得曾经上大学时,一位了解西方宗教史的舍友躲在被窝里通宵读原著时的那个夜晚。

根据舍友的说法,看到丹-布朗如何颠覆性的解释最后的晚餐时,整个后背的汗毛统统竖立了起来--那不是一种来自鬼神或死亡的神秘主义惊悚,而是面对自己习以为常的历史常识被彻底颠覆时,那一瞬间,来自精神层面失重的恐惧。

甚至他说这种恐惧虽然只有一瞬,却足以超越任何斯蒂芬-金所营造的恐怖世界。

但罗南看着大银幕上放映的电影,以画面来展现关于耶稣和女性化彼得的种种,看完之后也只能让人发出一声惊叹,远没有曾经舍友所说的那种惊悚。

这好像也是推理悬疑题材的小说改编电影的通病或者说天然缺陷。

似乎再好的电影改编,与推理文字相比都会有所逊色。

至于汤姆-汉克斯的剧组从成立起就与梵蒂冈那边的风风雨雨,其实也不难理解。

毕竟原著和影片有很多戏谑的成份,如今连说句对当红歌星偶像的批评都会遭到粉丝的批斗,更何况那么严肃的耶稣基督呢?

首映结束之后,罗南离开剧院的时候,也有记者过来想要采访,却都被保镖拦了下来。

虽然不信教,但涉及到宗教信仰,最好还是不要开口。

“这部影片感觉怎么样?”罗南问陪同他过来的康妮。

“嗯……”康妮略微想了一下,说道:“我看了原著,影片……怎么说呢,总感觉不如原著那么吸引人。”

罗南微微点头:“通知使馆影业,做好次周末票房大跌的准备。”

康妮先是应了一声,接着问道:“要不要让使馆影业制造点新闻?”

罗南摆了摆手:“不用,汤姆-汉克斯和普雷通影业肯定会有所行动,这部影片只有争议的声音更大,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事实也如同罗南预计的一样,从周五上映开始,很多宗教团体就在普雷通影业门前抗议,连汤姆-汉克斯的家门前,都聚集了部分保守派信徒。

周五下午,几个来自“和平与仁慈”妇女协会的成员,跪在了地区大主教办公室的门前,要求地区大主教就《达芬奇密码》这一影片进行抗议。

地区大主教不得不做出让步,于周六公开抨击小说和电影:“非常牵强、充满异端”。

更多的抗议也在出现,连白化病组织都出来发声了。

为更好扮演白化杀手塞拉斯,保罗-贝塔尼不满足于化妆时才有的白化病人独有的惨白皮肤,还不惜将一头金发染成白色,将深蓝的眼睛改为血红。

但这一形象却引起美国白化病和色素沉淀组织的极大愤慨,该组织认为如此描写是沿袭好莱坞许多电影对白化病同性恋的丑化,公开发表了抗议声明。

抗议会给影片和制片方带来压力,只要能抗住压力,抗议带来的压力往往会转化为争论式的动力。

这是一个商业社会,抗议并不能让影片下档,甚至不会让院线方减少排片。

随着抗议越发火爆,走进影院观看《达芬奇密码》的观众在不断增多。

得益于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电影引发的争论,使馆影业争取到的4180家影院,《达芬奇密码》在上映首日,就从北美拿到了3199万美元票房。

这创造了北美电影市场二月份的单日票房纪录!

朗-霍华德导演更是在接受采访时夸下海口说:“透彻理解本片的最佳方式便是第二次观影。”

普雷通影业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为《达芬奇密码》造势。

原著小说全球畅销;梵蒂冈教廷公开指责内容荒谬不实;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谢绝异端取景;卢浮宫敞开怀抱迎接剧组进驻;原作者丹-布朗侵权官司缠身……一连串的宗教争议和八卦猛料,在北美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炒得沸沸扬扬。

好莱坞的电影宣传总是花样百出,就连汤姆-汉克斯这样的“老实人”,同样也会在宣传推广上面玩花样。

而且获得了巨大成功。

不过,《达芬奇密码》的口碑就谈不上多好了,看过原著的人普遍认为影片改编比不上原著小说精彩,难免会有所失望。

没看过小说的人,大都对宗教历史不太了解不太感冒,进入影院看得一头雾水。

哪怕是仅仅上映一天时间,在影迷打分的imdb上面,《达芬奇密码》的评分也只有6.6分。

这在汤姆-汉克斯主演的所有电影里面,都是非常罕见的。

不少人都在说汤姆-汉克斯老了,再也不复年轻时的锐意进取,更多是在考虑怎么赚钱养老。

影片的烂番茄新鲜度更是只有百分之二十五。

面对《达芬奇密码》这部影片,影评人对过往的宠儿汤姆-汉克斯怨气滔天,怒其不争。

“作为一名表演艺术家,汤姆-汉克斯你怎么可以变成罗南-安德森那种市侩的制片人呢?”

这些影评人不会想到,他们以严格艺术标准要求的汤姆-汉克斯,已经在与丹-布朗商谈改编另一部宗教题材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了。

不过,普雷通影业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再在这部影片上面与沙海娱乐合作。

罗南也不打算继续参与,《天使与魔鬼》必然会受到这部《达芬奇密码》的影响。

烂番茄指数不用在乎,但观众口碑绝对要考虑,《达芬奇密码》的爆发,其实也是在消耗观众对于丹-布朗小说和宗教题材的兴趣。

但短时间内,《达芬奇密码》在北美电影市场的爆发势头非常迅猛。

首周末三天,这部影片在北美4180家影院当中,拿下8217万美元票房。

这也是北美电影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的周末票房纪录!

但《达芬奇密码》的cinema score影院观众现场打分只有“b”,北美票房落点预期在2亿4000万美元左右。

受到观众口碑不佳的拖累,这部影片北美次周末票房出现了近百分之六十的跌幅!

不过3412万美元的票房收获,加上工作日所得,足以将影片的北美票房推上1亿4112万美元。

《达芬奇密码》所引发的争议,迅速扩散到了海外,影响到了众多西方观众的观影选择。

这个周末,影片在众多西方国家上映,首周末总计收入9487万美元票房。

使馆影业针对海外市场反馈的多方数据进行了预测,《达芬奇密码》的海外票房最少也会是北美的两倍。

从某个方面来说,异常庞大的《圣经》读者,都有可能成为影片的消费者。

而《圣经》据说是超越红宝书,全球销量第一的书籍。

这些都为影片的票房成功,提供了巨大的保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诸天祖师模拟器 寒门狂婿 泛次元聊天群 绝顶保镖 仙王归来 至尊仙道 御天武帝 武道战神 鉴宝神医 史上最强大师兄
作者其他书
非凡扭曲者 拼搏年代 好莱坞之路 最佳影星 好莱坞制作 重生在好莱坞
相邻推荐
作弊领主贼三国武氏春秋录娱乐之唯一传说男子难缠儒雅随和的我不是魔头诡键盘卦妃天下合成你的精灵江湖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