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3、千里救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江云与李然说完后不久, 江诀的圣旨便到了。

王贵念完圣谕, 一脸欲语还休地望向李然。

李然知道他必定有很多话要说,却碍于江诀的命令不能开口,安慰地说道:“放心, 我都明白。”

王贵感怀地点了点头,继而似是想起了什么, 拍了拍手,然后就见小六子从营帐外窜了进来。

这厮见了李然, 立马扑了上来, 完全没有任何尊卑可言。

李然原本还有些情绪低落,如今被他这么一闹,倒有些无语。

“殿下, 此去临关路途遥远艰苦, 是以陛下特吩咐老奴将您的贴身内侍带来。如此,您与小殿下路上也有人照顾。”

王贵将圣旨递给李然, 继而朝他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一礼, 继而又将江诀的意思说了。

李然听到他口中那“陛下”两个字的时候,心莫名一紧,也不知是何缘故。

他稳了稳心绪,脸带深意地望向王贵,说道:“替我给他带句话——留得青山在, 不愁没柴烧,万一输了,保命最要紧。”

王贵是宫里多少年的老人了, 经历的事多不胜数,之前都还能一直保持镇定,如今被李然这么一说,再也按捺不住,立马红了眼眶。

他悄悄地低头用衣袖擦了擦眼角,一脸郑重地点了点头,望着李然的眼中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李然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温言说道:“同样的话,也替我跟凤宫那几个人说一声。当然,你在我跟前,就不用我再嘱咐了。”

王贵再次点了点头,哽咽着说道:“殿下,您自己千万保重!陛下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确有万般不舍!可纵然如此,陛下他也是没有办法,否则就不会……”

李然抬手示意他不用再说,继而拍了拍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内侍的肩膀,一脸郑重地朝他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让他放心。”

王贵眼中含泪地又朝他一叩首,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万语千言,都在不言中。

王贵走后,李然立马召集了军中大将,继而将现下的形势跟众人说了。

廖卫一听说王觉年在对留之战中中了敌军的埋伏,虎目中立马就蒙了泪,这么个铁铮铮的大汉,居然会有如此反应,饶是李然都不免心有动容。

先锋营的众将领皆侧脸望过来,都沉默着没有开口。

此时此刻,众人内心的不安和担忧,可见一斑。

然而,眼下还不是感伤的时刻。

李然将集结三军的命令一下达,这些个训练有素的将领就立马去各自营里安排出征之事了。

最后,营帐中只剩下他和廖卫还有沈泽三人。

李然朝廖卫走过去,拍了拍这个大个子的肩,低声说道:“实在伤心的话,就憋住这口气,将仇从沙场上讨回来!”

廖卫脸上已经泪流满面,听李然这么一说,浑身肌肉一绷,无声地点了点头。

李然走回到案旁,站在沈泽身边,问道:“带着这十五万大军赶到临关,最快要多久?”

沈泽沉默片刻,一指在地图上划了条线,说道:“以属下看来,至少要七八日。”

李然一听,双眉一凝,问道:“没有更快的办法吗?”

沈泽微微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李然默想了一会,问道:“那依你看来,北烨的十六万大军能坚守临关多久?”

“至多五日!”

“五天?”

沈泽将对方的惊诧看在眼里,他是这么解释的:“临关地形独特,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则是一个洼地。按理来说,此地应该是易守难攻的,可是——”

说到这里,他一脸担忧地望了眼李然,说道:“北烨的气候向来干燥,此时已近深冬,西北风盛行,而城外多是草木,若是敌军用火攻,那么厉将军能否坚持五日,还是未知之数。”

李然心中一跳,再不做耽搁,斩钉截铁地说道:“既然这样,那就由我带着五万骠骑营的将士先赶过去,你和廖卫带那剩下的十万兵马尽快赶来!”

“这如何使得?”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凡还有更好的路可以走,我也不会选择这么冒险的途径。”

沈泽还想再劝,李然示意他打住,一脸郑重地说道:“这五万救兵一到,或许还能再拖延两三天。我只给你三天的时间,如果三天之后你们还没到,那么临关很可能就保不住了。你明白吗,沈泽?”

李然脸色一沉,主帅的气势展露无疑。

沈泽被他那样的神色看得一震,一脸怔悚地点了点头。

众将士们将出征事宜安排妥当之后,纷纷回到大帐。

李然将方才的决定跟众人说了,他们也觉得此法妥当,都没什么异议。

天将大亮之时,三军已然集结完毕。

高头黑马之上,李然早已戎装在身,如此面如冠玉的统帅,十一国亦是少有。

若是昨日接到出征的消息,那么他必定是雀跃万分的。

毕竟,能够亲自领兵上阵,那是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然而此时此刻,率领着大队人马的他,心中却全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前路虽险,但那到底还是一条生路,甚至还有一条退路可选。

而他一旦离开,宫中那个男人会陷入何种境况,谁也算不准猜不到。

不久,沈泽来报,说三军已准备妥当,只等主帅一声令下便能启程。

李然微微一颔首,深吸口气,朗声喝道:“今日辰裴叛国,致使左帅失踪,临关危在旦夕。如今正值北烨多事之秋,我等皆为热血男儿,自当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等可愿意随本帅一行?”

这么一喊,众将士纷纷侧目,万千人的视野里,他们俊美的统帅正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一手执佩剑指天起誓,风吹起了他的战袍,带着睥睨天下的气势坐镇军前。

如此一幕,激得所有的将士高声呐喊。

李然满意地在人群上方扫视一圈,高喊一声“出发”,继而掉转马头,踏上了去往临关的征途。

在他身后,北烨皇宫内,江诀正站在宫中最高的城楼上,默然望向他离去的方向。

狂风吹起他的衣袍和黑发,却让那个修长挺拔的背影显得越发坚毅。

天下,就在他脚下。

而他的眼下,再也不仅仅是天下了……

[北烨边城临关]

厉子辛站在城楼上,一波接着一波的留军正从底下往上攻。

他们,已经守了一天一夜了。

每每想起当日的惊险,厉子辛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当日,他依计带着十六万大军向北追赶留国败军,欲将其赶往乐水,以便和王觉年来个前后夹击。

敌军一路上并不兜转,一路往乐水逃去,反倒像是有意想将北烨军带往天险一般。

眼看情况有异,厉子辛心中便存了几分警惕。

他立马下令三军放慢追赶,继而暗中指派一队人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前方查探情况。

厉子辛手下的这一帮探子军,个个都是高手。

他们乘着留军混乱之际,换上敌军的衣服,混在对方的大军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乐水。

到了乐水,众人立马被惊得汗湿了几层——原该埋伏在此地等待敌军前来自投罗网的五万精锐部队,如今已经横尸遍野。

众人一阵后怕,再不敢耽搁,立刻择路回头。

为避免行踪暴露,他们当机立断,从山中择路赶了回来。

赶回来之后,众人将探得的情况跟厉子辛一报,厉子辛立刻被惊出了一层冷汗。

王觉年已然中了敌军埋伏,而他也差点一脚踏入对方的陷进之中。

然而如此严密的计划,居然会被对方洞察了先机,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军中出了奸细,且这奸细不是普通的将士,而是大战当晚参加内部商谈的上层将领。

厉子辛二话不说,立刻下令众将士调转马头回城。

此时此刻,苏沫正双目铮铮地等着他的到来。

可惜他左等右等,等到的只是留国败军,却丝毫不见厉子辛的身影。

苏沫立刻明白,对方已经识破了他的诱敌之计,如今估计已经在往回赶的路上了。

当然,苏沫是何许人物,一计不成,他自然还有后招。

此次要活捉厉子辛,正是他势在必行的。

所以他二话不说,立刻下令西平军和留军往临关进发。

那位留军主帅亦是有勇有谋之人,见到这等情况,也明白对方并没有中计,立刻下令三军杀了回去。

但紧赶慢赶,还是差了一步。

当留西大军赶到之时,厉子辛已经领着大军退回城里去了。

那位留军将领一看,心中大叹一声可惜,到底还是错过了一举歼灭北烨军的好机会。

此时再要攻城,双方兵力虽有悬殊,但以厉子辛的能耐,他们想要轻易攻破临关的城门,已是难上加难。

厉子辛回到城中,一面命人安排防守,一面将出兵那晚参加部署的将领召集起来。

正当他准备实施盘查之时,冷不防有人来报,说辰参军带着十万大军撤离临关,如今已经在几里之外。

厉子辛那一刹那,犹如被人一盆冷水从头淋到了脚。

显然,奸细一事已无须再查,毫无疑问,正是那个带兵叛逃的辰裴。

如今,此人突然带走十万守城将士,意味着他如今只能带着十六万大军去对抗敌人的三十万大军。

如此一来,兵力悬殊之大,已然不言而喻。

厉子辛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当下便做了决定——死守临关,等待朝中支援!

眼下,对方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而来,看来是卯足了劲要拿下临关。

而他能做的,只有尽量拖延时间而已。

他一面在城楼上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攻防,一面盘算着往后几日的防守安排。

城门处,将士们正在轮番死守。

敌军的巨木还在一个劲地撞击城门,北烨军则咬紧了牙关要严防死守。

城楼上,弓箭手正在不断射杀着妄图爬上城楼的敌军。

城楼底下,早已尸横遍野。

不久,一名浑身是血的将士来报:“元帅,不好了!城楼左角已被敌军击破!”

厉子辛浑身一怔,继而稳了稳心神,沉声说道:“让弓箭营的将士过去支援,然后找几个砌石匠来,务必力保城楼不破!”

那将士得了令,立马跑开了。

接着,又有一将士来报:“元帅,城门有破裂之处,如何是好?”

“拿硬物堵上!能撑多久撑多久!”

接着,又有将士来报:“元帅,军帐起火了!”

“让我们的人领些百姓去救火!”

意外纷纷而来,厉子辛的副将余卿莘站在他身后,一脸忧心地说道:“元帅,如此下去并不是长久之计啊!将士们已经守了一日一夜,早已疲惫不堪!敌军却是轮番上阵,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一定得想办法才行!”

厉子辛点了点头,默想片刻,说道:“让守城的将士轮番休息,对方的攻势不可能这么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我们只要再坚守几日,援军已经在路上了。”

“真的吗?”

余卿莘一听援军将到,精神大振。

厉子辛却没有告诉他,这一切只不过是他的猜测而已。

更何况,就算援军此刻已经在赶往临关的路上,但罗城到这儿少说也有三四千里。

如此一来,纵使大军紧赶慢赶,也至少要花五六日的时间才能赶到。

到那时候,他还撑不撑得住,已是未知之数。

“城中百姓如何了?可还安稳?”

“元帅放心,百姓听说留西二军在猛烈攻城,都纷纷要求与我军一道抵抗外敌,甚至有人将家中储藏的粮食也尽数拿了出来,以供我军急需之用。”

“如此看来,粮食应该不是问题了。”

“确实如此!可我们的箭矢再三五日就会告罄,这该如何是好?”

“那便让军中工匠原地取材,再造一批箭矢,此事应该不难!”

“原地取材?您的意思是……”

“百姓家中并不缺铁器和木材,你就吩咐下去,说此次他们提供的物件,本帅都会记在账上,他日定会折金奉还!”

“是!属下这就去办!”

余卿莘领了命,兴致勃勃地去办了。

厉子辛站在城楼上,眼中一片坚定。

即使前路再如何渺茫,他也要坚守到最后一刻!

**********

厉子辛猜得没错,李然很快就带着十五万大军从罗城出发了,且还是分批赶往临关。

那个先头部队,自然是林瓒的骠骑军。

骠骑营的名字里之所以有那个骑字,自然跟马脱不了干系,是以其最大的优势便在于“速度”二字。

若是比杀伤力,骠骑营自然比不得严文斌的步兵营。

但若单论速度,却还是骠骑营胜出许多。

而李然之所以会如此做,自然是有他的用意的。

眼下,留国和西平大军如同蚂蚁一样聚在临关,且攻势一日比一日猛烈。

厉子辛却只有十六万人马在手,即便只守不攻,也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

这样看来,死撑总会有个极限,所以一定要在临关被攻陷之前,立即给予支援。

但是,拖着十五万大军赶路,犹如老牛拖车,实在没有什么速度可言。

更何况,十五万大军若皆连夜赶路,恐怕到了临关之后,众将士还没开战,已经累得趴在地上了,还谈什么支援?

所以,李然毅然决定——让廖卫带着十万步兵营和后备营垫后,而他则亲自带着骠骑营的五万先锋军,日夜兼程地疾速赶往临关。

而厉子辛千算万算,也没料到此次带兵赶来支援他的,竟然会是李然。

与此同时,京师罗城的气氛已然紧张到了极点。

北烨朝的最大的一场动乱,已经近得就在眼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至尊仙道 鉴宝神医 御天武帝 绝顶保镖 诸天祖师模拟器 泛次元聊天群 史上最强大师兄 仙王归来 武道战神 寒门狂婿
相邻推荐
这个宇智波鼬很孤高弃后归来,皇上请滚开皇上滚开,本宫要上天我在明末当特工凤凰纹之风起云涌自维斯特洛开始的领主生涯我就绿茶给你看!四合院:超级医生我可以和你一起住吗[娱乐圈]穿书后我有了一家子炮灰[娱乐圈]